188bet金宝搏新闻
宋茶长什么模样?它是色泽深沉如墨的黑茶,还是洁白如雪的白茶?亦或是泛着红韵的红茶,还是翠绿如玉的绿茶?是零散地呈现一片片舒展的叶态,还是经过紧压成为结实的一块块茶砖?当我们试图将其纳入现代茶叶繁复的分类体系,它究竟是该归入醇香四溢的发酵茶类,还是清新爽口的不发酵茶类?它是春意盎然的春茶,还是秋高气爽的秋茶?是精选茶芽的芽茶,还是以成熟叶片制成的叶茶?是采用炒青工艺的炒青茶,还是以蒸青法制作的蒸青茶?解答了这一系列问题,您就对宋茶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初步理解。同时,您也会意识到,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许多标榜为“大宋贡茶”的产品,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宋茶,而往往是经过现代化包装手段处理的茶品。
在璀璨的宋朝茶文化中,茶的制作工艺相较于现代而言,显得尤为简洁。当时,宋朝的茶叶仅有绿茶一种形态,其独特的制茶过程缺乏现代所熟知的“萎凋”与“发酵”两大环节。所谓“萎凋”,是指将新鲜的茶叶均匀地摊开,通过轻柔的搅拌,借助阳光或空气的作用,逐渐除去部分水分,使茶叶的质地由脆硬转为柔韧,同时减少其青草气息,激活茶香的过程。继萎凋之后,发酵环节则涉及进一步搅拌茶叶,使得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的催化下,转化为茶黄素和茶红素等成分,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茶叶的色泽,也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宋代的茶文化将整个宋代社会串联起来,饮茶之风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平民布衣,无一不参与其中并乐此不疲。汴梁(今开封)城内遍布茶庄、茶肆、茶馆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以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描述了东京汴河两岸茶坊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
依据萎凋与发酵的程度,茶被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等六大类。其中,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名品;红茶则是全发酵茶,例如祁红、大吉岭红茶等;青茶属于半发酵茶,涵盖了岩茶、铁观音等知名品种。黑茶为后发酵茶,普洱熟茶、茯茶等都属于此类;而白茶虽与绿茶同属不发酵茶,但其长时间的萎凋过程中伴有轻度发酵,故有时亦被称为“轻发酵茶”。黄茶的生产过程与绿茶相似,但多了一道“闷黄”工序,即在杀青和揉捻后,将茶叶堆积覆盖湿布,促使茶叶在水热作用下发生非酶性氧化,因此黄茶也可被归入轻发酵或微发酵茶类。
据此,宋茶的制作显然没有涉及发酵环节,也不需要经过萎凋。其制茶方法强调的是“朝采即蒸,即蒸即焙”,意即茶叶必须在采摘当天完成蒸制、烘焙等工序,以确保茶叶的香气得以保留。正如宋代茶书如《大观茶论》、《北苑别录》等所记载,若茶叶的制作超过一日,其香味便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宋代茶叶的制作速度,使得茶叶不可能经历萎凋与发酵,因此,宋茶无疑是绿茶家族中的一员。对于宋朝制茶是否真的不存在萎凋与发酵环节的疑问,现存所有宋朝文献的沉默,以及上述制茶原则的强调,便是最好的解答。
在深入探讨宋朝的茶叶文化时,我们不禁会遇到这样一个认知上的谜团: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明确提到过一款极为高端的“白茶”,这难道不意味着宋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白茶了吗?为何还有人说宋朝只有绿茶呢?在此,我必须为大家澄清这一误解。
事实上,宋徽宗笔下的“白茶”与现今我们所熟知的白茶相去甚远。现代白茶是一种轻发酵茶类,其制作过程不涉及蒸汽和炒制,而是通过自然萎凋和晾晒至七八成干后,以文火慢慢烘焙而成。目前,可用于制作白茶的茶树品种繁多,如泉城红、泉城绿、福鼎大白、福鼎大毫、政和大白、福安大白等,它们的鲜叶均可加工成白茶。然而,宋朝的“白茶”则是采用蒸青、压黄、捣黄、过黄等独特工艺制作的贡茶,其生产过程中并没有萎凋环节,与现在的白茶工艺大相径庭。
在宋朝,适合制作白茶的茶树品种极为稀有。据《北苑拾遗》记载,全国范围内适合制茶的茶树仅六棵,其叶片平直、半透明,且无法通过人工栽培,因而被茶农视为吉祥之物,敬若神明。
根据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所述,宋朝的白茶,亦称“白叶茶”,实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茶树品种,其茶芽及嫩叶白皙如纸,因而得名。在建安这一贡茶产地,拥有官私茶园一千三百余座,但能产出白茶的茶园却寥寥无几,仅限于叶姓、王姓、游姓等少数几家。
蔡襄在宋仁宗治平二年(1065年)所著的《茶记》中,对白茶的稀有程度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王家白茶闻名遐迩,其主人名大诏。白茶仅此一株,每年产量仅供制作五至七块茶饼,大小如五铢钱。在其鼎盛时期,无人敢与王大诏的茶山相提并论。一块茶饼价值一千文,非亲非故者难以获得。王大诏的白茶树最终因他人嫉妒而被毁。”
由此可见,无论是加工工艺还是茶树品种,宋朝的所谓“白茶”与今日的白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若有人在市场上宣称其白茶源自宋朝甚至更早时期,大家切莫轻信。因为宋朝的“白茶”实际上只是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白茶”而已,本质上它属于一款珍稀且名贵的绿茶。
若要制作一杯色香味俱佳的绿茶,杀青环节至关重要。这一过程涉及以高温蒸发新鲜茶叶中的水分,从而破坏氧化酶的活性,令茶叶软化,更易于揉捻塑形。此外,杀青还能有效去除茶叶中的青草气息,为茶香的酝酿奠定基础。
关于杀青,共有三种方式:晒青、炒青与蒸青。晒青,顾名思义,是将鲜叶暴露在阳光下,借助日光之力使其脱水;炒青则是将鲜叶投入热锅中,通过翻炒实现杀青;蒸青则是以蒸汽来完成这一过程,将茶叶蒸至软化后,再进行后续加工。
白茶的制作与晒青密不可分,而绿茶的诞生则依赖于炒青与蒸青的巧妙运用。在我国,绝大多数绿茶采用炒青工艺,而日本绿茶则主要以蒸青方式制作。
那么,在宋朝,人们制作绿茶究竟采用的是蒸青还是炒青呢?历史文献为我们揭示了答案:蒸青。从黄儒的《品茶要录》到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从徽宗的《大观茶论》到赵汝砺的《北苑别录》,以及荣西的《吃茶养生记》,无论出自我国还是日本作者之手,亦不论成书于宋朝或明朝,这些茶艺典籍均一致指出,宋茶的杀青工艺为蒸青。
当然,古代中国并非仅有蒸青这一种杀青方式。元朝马端临的《文献统考》中提到,当时成品茶分为砖茶和散茶,前者需经过蒸青,后者则“不蒸而干之”。这里的“不蒸而干”表明,元朝时期制作散茶已不再依赖于蒸青。
至明朝,炒青工艺逐渐崭露头角。谢肇淛的《五杂俎》与顾元庆的《茶谱》分别记载了明朝制茶的方式,其中“揉而焙之”与“炒焙适中”等表述,无不揭示了炒青工艺在当时的应用。可见,我国采用炒青制茶的历史,或许正是从明朝开始。然而,宋朝为何仅有蒸青,而未见炒青呢?这个问题颇为有趣,且待后再细细探讨。
在探索茶艺的博大精深中,我们发现即便是使用相同的原料,不同的杀青方法也能造就风格迥异的茶风味。一般来说,炒青茶以其鲜明的口感和清爽的滋味受人喜爱,尽管其茶香略显淡薄;而蒸青茶则以其醇厚的风味著称,尽管口感中可能会带有一些苦涩。若对此持有疑虑,只需品鉴西湖龙井与日本煎茶,便可一目了然。
宋朝人喝茶,喝的是“点茶”,这个点茶的“点”,是调制茶汤的一种方式:把茶叶蒸熟,漂洗,压榨,揉匀,放进模具,压成茶砖,焙干,捣碎,碾成岁末,筛茶粉,撮一把茶粉,放入碗底,加水搅匀,打厚沫,最后才能端起茶碗细细品尝。
中国,作为茶的摇篮,孕育了全球茶叶的起源,日本煎茶自然也不例外。日本煎茶,作为一种绿茶,是典型的蒸青绿茶。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采摘、蒸青、揉捻、烘焙。值得注意的是,蒸青这一环节与中国大多数绿茶的制作有所不同,其他步骤则大同小异。当然,有人会说日本煎茶在原料的选择上更为考究,主要选用茶树顶端的鲜嫩茶芽,但这也仅仅是原料和质量管理上的差异,与生产工艺本身并无太大关联。日本还有一种品质更上乘的蒸青绿茶——闻名遐迩的抹茶。抹茶的生产工艺与煎茶大致相似,但在烘焙后增加了一道碾磨工序,将茶叶研磨成细腻的粉末。
许多茶友认为,日本茶是中国古茶的复制品,尤其是唐宋时期茶的再现,想要一探唐宋古茶的风韵,品鉴日本煎茶和抹茶即可。然而,这种观点其实是一个误解。
在唐宋时期,成品茶的基本形态与现代并无太大差异,主要分为散茶和团茶两大类。前者为分散的一片片茶叶(宋朝称之为“草茶”),后者则是紧压成型的茶叶(宋朝称之为“片茶”,即现今的砖茶)。尽管这两类茶都是蒸青绿茶,但它们的生产工艺和饮用方式与日本茶存在明显差异。
以煎茶为例,日本人的饮用方式是冲泡,类似于中国人喝炒青绿茶的方式。而在唐朝,人们喝的煎茶(草茶)则是将茶叶放入沸水中稍煮片刻,加入少量的盐、姜等调料。正如唐朝诗人薛能在《茶诗》中所描述:“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黄。”离开了盐和姜,唐茶便失去了其正宗风味,至少不再是主流的唐茶。
到了宋朝,煮茶的主流演变成了点茶。宋朝人将散茶或砖茶研磨成粉,置于碗底,注入热水,搅拌敲击,制成茶汤,这与日本人饮用抹茶的方式颇为相似。但宋朝制作砖茶的过程远比日本人制作抹茶复杂:蒸青后的茶叶需经过反复漂洗和压榨,以尽可能多地去除苦汁,之后将茶叶捣成茶泥,才能进行模具成型和烘焙。抹茶注重的是绿色纯天然,营养成分的保留,而日本人制作茶叶时,是绝不愿意榨取茶汁的。
由于宋朝砖茶在生产过程中去除了苦汁,因此它不会像日本抹茶那样苦涩。同时,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失去了大量叶绿素,宋茶冲泡出的茶汤并非绿色,而是呈现出青黄、暗黄、青白、黄白或乳白色。这与以绿色为上品的抹茶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宋茶的显著特点。
用优质宋茶冲泡的茶汤口感柔和,上层漂浮着乳白色的泡沫,让人联想到不含咖啡的台湾奶茶。不过,台湾奶茶的轻柔口感和乳白泡沫主要来自牛奶,而宋茶则是完全依靠优质的茶粉和高超的冲泡技巧。
众所周知,台湾奶茶中以“珍珠奶茶”最为知名。珍珠奶茶除了牛奶,还包含用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珍珠”(粉圆)。奶茶的甘香与珍珠的滑糯相得益彰,层层叠加,营造出美妙的味道和独特的口感。尽管珍珠奶茶是现代人的发明,并不属于宋茶的范畴,但有趣的是,最初发明这种茶的“春水堂”却是从宋朝茶馆汲取了灵感。
据《梦粱录》记载,南宋时期的杭州茶馆“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七宝擂茶”是将芝麻、核桃等多种食材研磨成粉,与茶粉一同冲泡;“葱茶”和“雪泡梅花酒”的配方虽不得而知,但从其名称可以推断,茶汤中除了茶叶,还包含其他配料。特别是“雪泡”一词,不禁让人联想到珍珠奶茶店中用白糖、淀粉与奶精混合的雪泡粉,加入冰块,在雪克壶中摇匀,倒入杯中,层层泡沫,宛如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