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bet金宝搏新闻
近百年来,普洱茶是一种边销转出口、出口转内销的产物,其产于云南,销往西藏,瑞贡京城,藏在香港,兴于台湾,火在法国,盛于大陆。在普洱茶发展历程中,曾经多次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几乎,又涅槃重生。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过去的传统,边销茶主要是下关茶厂承担生产任务,当时也是作为政治任务来保证边区人民的基础生活。但在1973年,云南省茶司接到通知销往西藏的云南紧压茶出了问题,茶砖里加了大量的野生茶,反映饮后出现头昏、腹痛、腹泻等症状。国家民委专门派人下来调查,省茶司副总宋文庚同志到下面封了仓库。那时茶叶产量有限,省茶叶公司文件规定可以收购一部分荒野茶(开始叫丛茶)拼入边销茶。不知是拼配比例出了问题,是销区不对路,还是采摘不认真,误采、误收了相似野生茶叶的其他植物。总之,导致云南紧压茶被退货6万担,相当于藏区两年的需求量,云南紧压茶从此大批退出了西藏市场,长期以来都难于重塑普洱茶往日的辉煌。
直到1986年在班禅大师的亲自过问下,下关茶厂才生产“班禅紧茶”重新供应藏区,这才有后面沱茶和砖茶的持续供应。
据省茶司总经理邹家驹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普洱茶市场异常火爆,云南省茶司也因此获利不少。闻到香味的飞蝇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1981年,四川开始用本土炒青绿茶人工渥堆发酵普洱茶,当年出口607吨,82、83、84年出口量保持在五百吨出头。重庆86年搞了17吨,贵州85年以后每年也搞个5吨、8吨,江西80年和84年各搞了5吨和20吨,连海南岛88年也弄了8吨。湖南从80年的13吨开始,发展到83年的253吨,86年的150吨。
这些用中小叶种烘青和炒青工艺生产的“普洱茶”通过香港源源不断地涌进日本,云南省茶司在日本刚打下的口碑就在这场普洱造茶运动中毁于一旦。这些中小叶种特制“普洱茶”批量进入日本,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日本人越喝越糊涂,牢骚满腹,抱怨“普洱茶”不但没有药理作用,还像药一样苦得出奇,结果就是普洱茶从此退出日本市场。在这个普洱茶市场上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文化普及不到位,标准没跟上,从云南省2003年、2004年、2008年反复修订普洱茶定义可见市场的混乱。
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外汇奇缺,普洱茶作为能换取外汇的“特种茶”出口香港等地以换取宝贵的外汇,从享誉世界50年代的红印园茶,到70、80年年代印级茶,现在都是一片难求。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港九茶叶商会会长郭宏廉先生在广州交易会上与云南省茶司交流:“香港民众在长期的普洱茶饮用中发现,用越南、泰国乃至大陆广西、广东原料生产的普洱茶,应市可以,但不宜长期存放;而用云南大叶种原料生产的普洱茶,耐放耐泡,如加工得当,在长期自然陈化中去掉较为强烈的苦涩味,滑口陈香,必定成为普洱茶之极品”。说明当时已经有假冒普洱茶进入香港市场。同样的事情其实在2007年普洱茶被热炒后也发生过,云南本土的原料被疯狂抢购,许多不法商人从省外调拨了大批滞销的绿茶压饼蚀普洱茶市场,这就有了行业里最大的秘密,遇到2007年的茶格外嫌弃。
1984年中英签署香港回归协议,这在香港引起恐慌,许多对回归缺乏信心的民众纷纷处置财产离开香港,这其中就有许多珍藏多年的老茶,得以在市面上流通,其中的大部分被台湾人买走,从而于1990年代在台湾掀起了一场普洱茶热,但是很快到了90年代末期,霉味“老茶”、假号级茶、故事茶,让普洱茶在台湾又“炒糊了”。值得庆幸的是让这场热潮的最大成果无疑是催生了普洱茶文化,邓时海先生于1995年问世的普洱茶文化奠基之作《普洱茶》,第一次较系统地提出了普洱茶的鉴赏、品饮与收藏之价值体系,从而开启了普洱茶的文化与收藏时代。
写到最后:随着2009年古树茶的率先复苏,加上2010年西南大旱助推茶价,到了2011年普洱茶强劲复苏,又焕发了蓬勃的朝气。这50年,普洱茶多次从起到落,但是也一直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但从这三件典型的事例来看,我们不难才发现,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能越陈越香,也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有市场,靠作假、欺骗一定会被市场抛弃,不控制好品质,靠忽悠,讲故事,卖噱头是很难被消费者信赖,一旦失去信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反观我们现在的普洱茶市场正如我《时代的悲哀:一个充满着欺骗、谎言的普洱茶销售市场》文中所讲,值得所有爱普洱茶的人反思!
评说茶业热点,解读市场实事,扎根行业多年,聊茶、品茶、做茶,用专业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以茶会友,交个朋友。